用户公告
时间记忆
登录
最新日志
最新回复
最新留言
加入群组
$show_mygroups$
我的好友
$show_myfriend$
我的相册
$show_photo$
站点信息
项目管理者的平衡之术 

  向上管理的素质既是一种沟通能力,更是一种职场生存智慧。因为在组织的权力序列上,每个人拥有的权力强弱都只是相对而言,从某种意义上,每个经理人都会面临着如何与上级沟通的问题,而这也正是向上管理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所在。

  一、“向上管理”的失败:从史上最牛女秘书事件说起

  EMC大中华区总裁陆纯初肯定没料到,他跟其秘书贝瑞卡之间的一次小小冲突,竟然如明星的偷情绯闻一样,不到一周时间传遍中国。“史上最牛女秘书”事件的黑色幽默,在众多媒体的推波助澜下,获得了巨大的关注度,而小小秘书贝瑞卡也由此“光荣”地获得史上最牛女秘书称号。

  其实在职场中,像贝瑞卡与上司陆纯初这样的冲突实在再平常不过:上司对下属进行无理要求、诃责、批评甚至谩骂,在中国这种权力至上的社会语境下,实在见惯不惯,无论是在外企、国企还是民营企业,这样的场景几乎日日上演。因为在人们惯性思维中,下属对上司有着服从的天性,但是贝瑞卡却让所有人都见识到一个强硬下属与上司尖锐对立的一面。所以,下属如何处理好自己与上司的关系、如何有效地“管理”上司,使自己的工作更得到认可,这种向上管理的话题也开始关到关注。

  在“史上最牛女秘书”事件中,贝瑞卡最引人注目的做法就是用针锋相对的强硬措词回应上司批评,同时更将上司批评与自己的反驳之辞公开化——在她的处理思维中,应该是抱着破釜沉舟的想法,将自己与上司一起摆上公众舆论的决斗台,以弱者悲壮一击的姿势博取公众的支持。

  从舆论导向上,贝瑞卡赢了,因为网上有超过八成的人支持她;从向上管理策略上,她输了,因为她不仅因此丢掉工作,而且因违反外企工作中的“明规则”与“潜规则”,决定她在职场生涯中将再无缘进入外企圈子。

  “史上最牛女秘书”事件的沸沸扬扬使“向上管理”的重要性再次得到关注——向上管理不是领导上司,而是通过向上沟通、向上协调,去影响及引导上司的看法与自己协调一致。

  在一个越来越追求扁平化组织结构、追求平等权利、透明式管理的社会,下属与上司有了更多直接对话的可能性。当下属与上司发生矛盾冲突或意见相左时,强硬对抗或委曲求全都不是最佳的处理方式,因为这样只会导致矛盾激化或者让自己“很受伤”。

  向上管理的目的就是通过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让上司理解下属的立场与想法,也使得下属能够接受上司的观点。贝瑞卡之所以戴上“史上最牛女秘书”称号,原因就在于她蹈入向上管理的三个雷区:

  1、向上管理雷区一:将私下矛盾公开化

  当上司与下属之间因工作方式或工作思维出现冲突时,下属最忌将本来属于小范围、小问题的事件公开化,使得事件广受瞩目,这种做法不仅使得事件影响扩大,而且可能使得上司在公众舆论中备受指责,这必然导致两者之间的关系迅速恶化。前几年创wei市场总监陆强华与老板黄宏生之间闹得沸沸扬扬的冲突,也源于陆强华将他与老板之间的恩怨广告天下,导致两人差点对簿公堂。

  2、向上管理雷区二:直线思维否定上司

  在企业的权力序列中,上司有向下属下达命令或者提出批评的权力。当受到上司批评时,无论这种批评是否合理,下属回应的方式最好是迂回回应,而不是直线顶撞。因为从上司的立场看,下属直接驳回自己的批评等于否定自己的领导权威,不仅使自己难以下台,而且也必然激起他采取更严厉措施去压制下属反抗的想法——陆纯初在受到贝瑞卡强硬反驳之后,毫不犹豫地将她开除掉。所以,直线思维与上司进行PK的做法,将容易导致双方之间的对话迅速走向终止,并使得关系恶化。

  3、向上管理雷区三:管理潜规则VS男权主义

  从一般管理职能角度看,陆纯初之所以会对贝瑞卡的顶撞大动肝火,是因为其作为领导者的权威受到挑战。但从管理的潜规则来看,贝瑞卡作为一名女性如此强硬地顶撞其男性的上司,在一个以男性管理为主的社会中,必然深深触动了陆纯初内心深处的男性主义。因性别因素导致的激烈对抗在许多中国企业中经常发生,但其深层次的原因却往往被忽略——对于许多有强烈男权意识的男性领导者来说,他们或许可以默许在某种情况下自己的权威被男性下属挑战,但绝不能容忍被女性下属挑战。

  4、向上管理:将上司的偏差思维拉回正轨

  几年前,黄旭从外企市场经理的职位上被一家颇具实力的民营软件公司挖角,成为其广州公司的总经理。由于看准市场机会,加上公司技术实力过硬,公司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公司成立第一年就获得不俗的业绩,公司规模也迅速扩展。此后几年时间中,公司发展一直稳中求胜,在业界也有了一定的知名度。作为总经理的黄旭对公司的未来充满信心。

  由于身处高科技行业,随着行业技术的快速变化、竞争形势的不断严峻,黄旭感觉压力越来越大。在一次大客户招标会上,黄旭原本以为凭着公司实力肯定能独占鳌头,没想到半路上冒出更强劲的竞争对手将订dan横刀夺去,这对黄旭的自信心是很大的打击。一种强烈的危机感在黄旭心中滋生,一向做事有条不紊、镇静自如的他开始被一种挥之不去的焦躁感所困扰。

  在这种焦躁感的逼迫之下,黄旭开始对公司员工施加压力,要求他们不断加班加点,恨不得所有人都只是干活而不需要休息;无休无止地开会讨论公司各种发展机会,不断对公司的策略发展方案进行改动,希望能够看到短期成效;对所有员工提出更严格甚至是苛刻地要求,不允许任何人有犯错的机会——黄旭试图用百分百的要求打造出百分百的公司竞争力,让公司在竞争中求胜。

  令黄旭不解的是,这一切的努力都没有取得如期成果。在他吹毛求疵的严格要求下,整个公司的创新精神受到重挫,员工们不求有功只求无过。另外,黄旭的焦躁情绪为整个公司的氛围蒙上一种人为的紧张:在他面前,员工们如惊弓之鸟生怕由于一点点失误而受到斥责。在汇报工作时,公司高管尽量选择用美化的词语去报告工作,而不直言工作过程真实存在的缺陷与危机。更糟糕的是,公司几名核心骨干由于受不了黄旭的“高压”政策而辞职,公司的发展受到了很大影响。

  为了挽救公司不断下滑的颓势,黄旭做出一个大胆的冒险决策——准备投入三百万去收购一家濒临破产的公司,公司高层都知道此举无疑等同于自杀,但在公司人为制造的上下级关系紧张的氛围中,没有谁敢提出意见——市场总监陈乐虽然屡谏受阻,但他实不忍心看着自己的上司受到焦躁症的困扰而不断做出错误的决策,最后导致整个公司崩溃。于是决定向采取向上管理的方式,将上司出现偏差的管理思维拉回正轨。他知道黄旭虽然是个很自我的人,但也还不是一个完全一意孤行之人——黄旭之所以在决策上一错再错,主要是被公司暂时性的业绩不佳所困惑而忽略了从更高层面上看待整个市场发展的形势,而有无法制订出更加理性的决策。陈乐要做的向上管理第一步,就是拿出有说服力的数据及理性分析报告让黄旭明白自己的错误。

  陈乐没有像以往一样,当着上司黄旭的面力劝他改变自己的看法,而是悄悄与某权威市场咨询机构合作,就公司及行业的情况做出了一份详尽的分析报道。

  同时,在将此报告呈交黄旭之前,陈乐先与公司几个高层进行仔细的讨论,每个人做好分工准备,决定在高层闭门会议上,在分析报道的基础上,每个人发表有针对性地建议,而不是像以往一样纯粹地对总经理黄旭的决策提出反对意见。

  一切准备就绪之后,陈乐准备召开一次公司发展研讨会,并决定邀请咨询机构的负责人就分析的主题报告发表演讲,而这一切黄旭都尚不知晓。果然不出陈乐所料,在会议上,专家权威的观点以及大量的数据分析,使黄旭受到很大的震动,而陈乐准备非常详尽地关于公司几年发展情况的对比图,更使黄旭印象深刻——从图表上,所有人都清楚地看出这几年来公司在各个方面都不断走下坡路,公司所采取的措施却根本没有起到止血的效果。

  陈乐的向上管理策略是成功的——在这次会议上,没有一个人对公司发展提出尖锐的批评意见,但黄旭却从中清楚地看到自己一系列决策错误对公司所造成的负面影响,而其他高层有针对性的建议,更使他意识到公司目前虽然处于低谷,但是仍然充满再起崛起的机会——如果他不再执意孤行,而是能够听从下属意见,大家一起同心协力的话,公司业绩的复苏并不是难事。

  向上管理策略的成功不仅使总经理黄旭幡然醒悟自己的失误,也使得陈乐的才能得到了所有人的认可,特别是总经理的认同。一年后,陈乐升任公司的副总经理。

  一、把握各种限制之间的平衡

  人有时候在各种限制下,不得不进行妥协、进行平衡。在平时工作中是如此,在信息化项目管理 中,也是如此。如在信息化项目的管理中,我们要在用户需求与项目周期之间进行平衡;再如,项目的范围、二次开发的需求要与项目的成本预算进行平衡;再如,在部门之间发生矛盾时,我们作为项目管理者,也在他们之间进行平衡。其实,确切的说,搞平衡有时候不一定是种妥协,更可能是一种进步。(推荐:项目管理培训)

  如有一次我在负责公司的客户关系信息化管理系统的时候,就遇到了一个平衡的问题。那时候,财务要求把客户关系管理系统跟财务的总帐系统关联起来。但是,因为这是他们在系统开始实施的时候,才提出来的一个需求。按照原先的需求,只需要到应收为止就可以了。所以,若现在要考虑把客户关系管理系统跟财务系统的总帐关联起来的话,项目预算就不够了,而且,项目的周期也难以保证,肯定会延长。该怎么办呢?只能在这之间进行平衡。

  一、先不考虑这个需求

  把这个需求暂时放放,等到这个项目完工后,再考虑系统的集成问题。但是。这个方案很快被否定了。因为财务掌握着财政大权,若不帮他们实现需求的话,那我项目的资金就无法保障。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所以说,财政大臣还是不能得罪的。二是增加项目预算,尽量加快项目进度。因为项目预算的权利最终是在财务总监身上,而财务总监跟财务经理又是一家。所以,我就让财务经理去向财务总件说明情况,要求增加项目预算。同时,我也督促相关人员做好需求,只要增加项目预算的决定一下来,我就可以马上启动项目集成的作业。果然不出我所料,财务经理出马,项目预算增加方案马上就批下来了。由于我在还没批下来之前,就开始做准备工作。所以,项目的周期没有受到多大影响。

  所以,我们在平衡的过程中,还需要利用各种力量,去达到平衡的目的。若自己权利不够大,资格不够老,面子不够大,那就要其他人,特别是当事人去帮自己搞平衡,这比自己出马,要好得多。

  二、不能随便答应别人的要求;一旦承诺,就需要兑现

  在信息化项目工作中,兑现承诺是非常重要的。若你刚开始答应别人可以实现某个需求,帮他们解决某个问题,而结果呢,在后续项目推进的过程中,没有实现。那么他们就会对你失去信心,同时,也会对项目失去信心。俗话说,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也就是说,你帮他们实现了十个需求,他们可能还不放在心上;但是,若你承诺他们的,有一个需求不能实现,那么企业员工就会缠住你不放了,会把你一棒子打死。再这方面,我深有感触。

  我刚开始负责的第一个信息化项目就是erp项目。那是,我们作为企业erp项目的内部负责人,可谓是初生牛犊不怕虎;同时因为没有实际业务经验,对企业的操作流程也不是很熟悉。只要用户提出的需求,我觉得比较可行,就信誓旦旦的承诺,一定帮他们实现这个需求。那时,也没有考虑这个需求是否合理,对其他操作是否有冲突。结果呢,当然是弄得伤痕累累。

  虽然,erp项目最后成功上线了,但是,用户的一些不合理的需求,还是没能在erp系统中实现。如成本会计 需要按销售订dan来进行产品成本的统计,但是,实际管理中,由于有些订dan使用的是库存,而有些销售订dan又是合并采购与生产 ,所以,根本无法实现按销售订dan来统计生产成本 的需求。结果呢,我虽然帮助财务用户及成本会计 实现了大部分需求,帮助他们解决了大部分问题,但是,在最后项目的评估上,还是遭受到了成本会计的责问。这也是我咎由自取,在不了解业务的情况下,信口开河,对别人乱承诺。

  从此以后,我对于我不熟悉的领域,就再也不会随便答应了。我会礼貌的说,先回去进行测试后,再看行不行。一旦给用户有了承诺,就要想法设法的实现,不然的话,对于项目的进展是不利的;对于你自己个人的考核,也会有很大影响。

  三、实现全程质量管理

  说实话,很多人在信息化项目的管理过程中,没有质量管理的概念。他们在实施信息化项目的时候,觉得刚开始只需要过得去就可以了,等到项目上线了,我们再花时间慢慢的改善系统。其实,这是一个很不科学的管理方法。

  如我认识一个朋友,他们也刚要上一套erp系统。他们再上erp系统之前,在企业中,已经有一套产品管理系统,有产品基本信息、价格、物料清单、供应商信息等等。但是,在实施这套产品管理系统的时候,由于种种原因,如编码不够规范、系统控制不够严格、操作人员责任心不够等等,导致这套系统中的数据不是很准确。要么就是数据重复,相同的产品对应不同的编码,即一物多码情况普遍存在;要么就是价格过时,好几年没更新了;又或者因为生产工艺的更新等等,物料清单的用量没有及时更改,等等。

  但是,我朋友为了赶项目进度,同时,也确实因为产品基本信息数量庞大,物料清单更是复杂,所以,在对原由数据没有进行核对的情况下,不管数据质量,只管项目进度,盲目的把这些不准确的数据都导入到了新的erp系统中去。他的想法是,现在由于时间紧迫,没有这么多的时间,也没有这么多的人来核对这些信息。只有等遇到问题时,再去进行修改、核对。

  可是,事与愿违。因为基础数据存在严重的错误,所以,在跑erp系统的时候,如系统模拟运行时,就无法进行下去。因为erp系统计算出来的数据,是马头不对马尾,企业用户根本无法使用。最后,不得不返工。把原先的数据整理、核对完毕后,再进行后续的工作。本来想节省一点时间的,没想到,反而因为返工浪费了更多的时间。

  其实,类似的案例在很多人身上都发生过,包括在我身上。

  所以,我觉得很多cio身上所缺少的就是那种质量管理的理念。我个人认为,我们在负责信息化项目的过程中,一定要脚踏实地,抓好每个环节的质量管理。否则的话,项目即使顺利上线了,其结果也不会很理想。

发表评论:

    昵称:
    密码:
    主页:
    标题:
Copyright © 2006.09.20 design                                        生活因感动而精彩,理想在创造中放飞--水中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