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doublefox.mypm.net
公 告
登 陆
日志日历
日 志
评 论
链 接
统 计
[转帖] 日本动漫产业成功之道及借鉴
作者:李赞英
一、日本动漫产业成功之道

   1、民族特色造就全球喜好

   从文化特性的角度来看,日本动漫产业的发展,首先得益于其民族文化的单一性。日本的民族构成较为单纯,除极少数的阿伊努族人外,99%以上的国民为大和族人。单一的民族较易形成统一的文化观和价值观,使人们可能在更大的范围和更高的程度上接受同一事物,而日本动漫产业的发展,正是以其在日本国内广泛的普及程度和坚实的根基为前提的。日本动漫产业的发展,还得益于其文化的开放性。日本传统社会存在“轻过去重未来”,的观念,易于打破传统文化的束缚,更容易改造、转变外来文化,使其更适合本民族社会发展的需要。日本动漫即是在文化整合尤其是在对中国古典文化吸收、融合和重组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2、文化背景

   要谈日本漫画就不能不提日本的文化背景,日本整个社会对漫画的接纳是其他国家无法比拟的。由于美国在这方面有着严格的制度,因而漫画在其成长时也就失去了自由;另一方面日本漫画能够抵住来自外国的压力创出不同于他国的流派。东亚文化中图画与文字本来就有着密切的联系,在日本文化的文字看起来更容易与图画配在一起。Emakimono是一本有故事的图画书,它在12世纪就作为讲故事的一种方法在日本出现了。

   3、科学经营成就大产业

   日本动画片之所以能够风靡全球,获得巨大经济利益,最大的秘诀就在于其完整而成熟的动漫产业链和动画作品的“滚动开发”。如果说动画片的播出、发行是动画作品的第一次利用的话,卡通商品则属于动画作品的二次利用,使动画作品真正进入“丰收季节”,而且这种“二次利用”可以不断延续下去。日本最大的玩具制造商万代集团2003年的总销售额为1184亿日元,机械人玩具占了200亿日元的份额。除了卡通商品,动LO71片还涉及到电影、电视、音乐、出版,甚至主题公园、网站资源等等,作品、商品、服务千头万绪,而这些依附在动画片周围的其他市场的繁荣,反过来又会提高动画作品本身的知名度。

   4、不断创新铸就恒久魅力

   综观日本动漫发展历程,无论是题材、画技、风格和类型等各方面都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反映了特定的社会历史现实和当时的经济政治状况,满足了不同精神面貌和意识形态群体的要求。

   在题材方面,从战后动漫的发展来看,动漫题材的变化比较明显。二战后,日本人渴望摆脱外国势力的统治,急需精神重建,在此背景下,诞生了伟大的漫画家手家治虫先生,他的代表作之一,1952年开始连载的《铁臂阿童木》中的小机器人纯真、善良、勇敢、百折不挠,这种精神恰恰满足了战后日本人的精神渴求,风靡日本。

   从动漫风格上而言,又不得不提起手冢治虫,他是开创日本动漫风格的第一人。他的代表作《铁臂阿童木》不仅运用电影运镜手法,使漫画映像有了革命性的变革,而且确立了日本动漫以剧情为重点,不追求图像效果,看重角色塑造的独特风格。

   二、日本动漫产业成功给我们带来的启示

   1、加强漫画的创作性

   漫画在二战后逐渐成为了日本流行文化的代表之一,并在70年代后迅速普及起来。多数成功的动画都是改编自知名漫画,而动画中许多表现元素也在很大程度上深受漫画的影响。所以从选题上,日本动画多以漫画特别是成功的漫画作品为主。利用动画的叙事特点和电影的表现手法,丰富作品的故事性和视觉冲击力。这也是对中国青少年观众最有吸引力的地方。而目前在我国,国产动画片主要都是“原创”,很少以漫画、小说、连续剧等其他文化形式作为直接蓝本。挑选最受欢迎的漫画来制作动画片,既可以提高未来动画片营销市场的保险系数,而且一个故事本身己经形成出版、影视双重利用。

   2、有明确细致的分类制度

   在日本,动漫早已迈入了主流文化,有一套详细而严格的分类制度。日本的漫画根据作品风格所吸引的读者群,主要分为儿童漫画、少年漫画、少女漫画、青年漫画、女性漫画和成人漫画六类,这只是粗略的分类方法。在日本,每本动漫的分级都由专门机构根据相应法规进行评估后评定,而不是出版方或发行方自己说了算。日本动漫,特别是成人动漫还有更加详尽的分类。动漫市场应该是一个非常广的市场,读者群应该包含各个年龄阶段,各种生活状态、社会背景的人。例如《银河英雄传说》、《新世纪福音战士》等动画片,都是针对成人制作的,因为其中主人公的思维方式包括他们的情感交往方式都是成人化的。

   3、保持中国动漫作品的民族性

   随着近几年日本动漫的大量涌入,国内有的创作者竞相模仿日本漫画的一些因素,这样的邯郸学步,甚至让日本动漫画家都提醒,中国的动漫画要发展,一定要有自己的精神内涵和特色。越来越多的媒体也提到目前本土漫画创作模仿日本漫画特色等。文化只可能学习而不可能模仿。目前所看到的本土漫画从人物造型与分镜特点上,靠近日本漫画的一些成熟方式,从表层上的确学习了日本漫画,但内在还是自己的。这种文化内在是潜移默化的,比如,两名武士决斗,输的一方要求胜者将其杀死以成全他的精神,这是日本文化;而如果败者立身拱手,约好明年重阳再战,这是中华文化。所以说,在创作上的问题重点在于,我们用什么样的表现方式,反映一个什么样的精神实质
海天之际 发表于 2007/12/29 10:48:00 阅读全文 | 回复(0) | 引用通告 | 编辑 | 收藏该日志

发表评论:

    昵称:
    密码:
    主页:
    标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