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程管理网 培训服务 | PMP认证 | PgMP认证 | 回到首页 | 联系我们 | 收藏本站
免费注册会员 | 登陆
工程管理论坛
工程经理圈 工程经理博客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工程管理网 >> 工程文库 >> 项目执行 >> 工期与控制 >> 正文
高应变动力测桩法在桩基检测中的技术探讨
作者:佚名 来源:第一论文网 点击量: 发布时间:2013-12-21 13:20:42

  高应变动力测桩法是目前国内外广泛应用的桩基检测技术。它能比较准确地测定单桩极限承载力和判断桩身结构的完整性。然而,高应变动力测试的准确性受到桩身性质、测试仪器、测试条件、测试人员业务素质等许多因素影响。

  髙应变动力测桩简介

  高应变动力试桩的基本原理:用重锤冲击桩顶,使桩—土产生足够的相对位移,以充分激发桩周土阻力和桩端支承力,通过安装在桩顶以下桩身两侧的力和加速度传感器接收桩的应力波信号,应用应力波理论分析处理力和速度时程曲线,从而判定桩的承载力和评价桩身质量完整性(如下图)。

  1.现场测试技术

  高应变动力测试数据采集质量直接关系到计算结果的准确性。正确采集信号是良好结果的前提条件。影响采集信号的因素很多,如桩头处理的好坏、锤击位置及能量大小、传感器安装、外界干扰、仪器本身性质等。

  1.1桩头处理对数据曲线的影响

  高应变动力测试法是用重锤锤击桩头产生一冲击压力波,此压力波沿桩身向下传播,通过传感器测得应力波和速度波在桩侧、桩尖阻力作用下传播及反射的时程特性,由此计算单桩极限承载力。桩头质量好坏直接影响波的传播效果,所以,对高应变测试桩头必须严格处理:桩头浮浆彻底清除后,用高标号混凝土接好桩头,桩头主筋应直通至桩顶保护层之下,筋顶处于同一高度,主筋外设置间距不大于150 mm 的箍筋,在桩顶设置钢筋网片,间距为(60 ~100)mm。桩头整平后必须严格按规范养护。

  桩头浮浆清除不到位,波在桩头就迅速衰减,桩的极限承载力可能得不到充分发挥。如果采用提高落锤高度测试的方法增大能量,可能会因为桩头强度不够而断裂或碎裂,轻则测试失败,重则损坏传感器,造成不必要的损失。例如在某工地高应变测试过程中,有近一半的桩由于桩头浮浆清除不到位,力波在桩头迅速衰减,桩的侧摩阻力和端阻力未能充分发挥,致使桩的极限承载力远不能满足设计要求。分析地质情况及打桩记录,不太有可能出现如此结果。提高落锤高度的测试,大部分桩头碎裂,最后,我们对桩头重新处理,测试结果均有大幅度的提高

  1.2锤击能量对高应变测试的影响

  高应变测试要求锤击能量足以将桩周及桩尖土的阻力充分激发出来。实践表明,数次锤击后桩顶产生(2.5 ~ 3.0)mm 的永久性位移时,桩的极限承载力就能得到充分发挥。而实际操作时一般无法测试这个位移,只能根据经验进行判断。一般地说,如果测试曲线有明显的桩底反射,CASE 法计算的位移在(3 ~ 10)mm 之间,或同一根桩在不同锤击能量(即不同的落锤高度)下的承载力基本相同时,可认为桩的极限承载力已得到了充分的发挥。然而,并非提高重锤落距总能提高极限承载力。实践经验证明“,重锤低落”可以得到比较准确的单桩极限承载力。重锤落距太大,不仅增大了误差产生的客观因素,也可能对桩造成不必要的破坏。锤击能量过大而使桩头发生了破坏,该桩长 7 m,桩径 600 mm,桩身为 C20 混凝土,桩尖持力层为细砂,设计极限承载力为 120 kN,夯扩成桩,桩头后制。测试采用 25 kN 重锤提高 0.5 m 自由落下。可以看出,应力曲线发生异常,而速度曲线相对较小。分析认为,桩底波阻抗较大,锤击压力波、反射压力波在桩头处叠加,而使桩头发生破坏。之后我们对桩头进行清理,并用高标号速强砼重作桩头,重新测试结果。应力曲线和速度曲线起跳点基本一致,在曲线上升阶段重合较好,曲线也反映出了夯扩桩底部良好的持力效果。

  1.3传感器的安装对高应变测试的影响

  传感器安装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数据的采集质量,传感器与桩身贴得越紧、安装刚度越大,测试效果就越好。所以,测试前,对桩身测点必须作严格处理:在距桩顶 1.5 ~ 2.5 倍桩径的桩身两侧对称位置上分别找一块能代表桩身性质的平整面牢固安装的力环。应变环两固定眼中心的连线与桩的轴线平行;加速度计的安装点应与力环的中心点处于同一水平面。若应变环通道不能平衡或力值在曲线的尾部不能归零,这往往是由于传感器安装点不平而使应变环安装时受力。应重新安装力环。如果力F(t)曲线与速度阻抗 ZV( t)曲线的起跳点不一致,往往是由于力环的中心与加速度计中心不在同一水平面,调整加速度计的高度重新测试。

  2.数据分析技术

  数据分析主要是指输入参数的选取和输入,以及对测试数据的判断。输入的参数包括应变环和加速度计的灵敏系数、桩身测试截面面积和容重、波速、桩尖土的粘弹性系数 ]c 等,这些参数都直接作用

[1] [2] 下一页

文章录入:web13741    责任编辑:web13741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字体: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中国工程管理网 | 收藏本站 |京ICP备10012994号
    共创国际项目管理顾问旗下网站:中国研发管理网 | 项目管理者联盟 | 中国工程管理网
    VIP会员 | 培训服务 | PMP认证 | PgMP认证 | 刊物出版 | 沙龙会议 | 人才服务 | 广告投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5-2014 21CPM.COM 工程管理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证0605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