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程管理网 培训服务 | PMP认证 | PgMP认证 | 回到首页 | 联系我们 | 收藏本站
免费注册会员 | 登陆
工程管理论坛
工程经理圈 工程经理博客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部长“发飙”与“王八蛋”工程
官方称引渤入疆工程只是民间话
引渤入疆首倡者:工程需100年 
工程院院士表示“引渤入疆”不
引渤入疆工程应该听取民意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工程管理网 >> 工程文库 >> 工程资讯 >> 媒体关注 >> 正文
引渤入疆工程600亿解渴 "海水西调"惹争议
作者:佚名 来源:中国经营网 点击量: 发布时间:2010-11-16 17:37:04
就意味着能够弥补洗掉工程中所耗费的部分电能。

  在海水的淡化和调水的成本问题上,专家认为可以利用半透膜来达到淡水与盐分离的作用。这种过滤法最大的优点是节能,生产同等质量的淡水,能源消耗仅为蒸馏法的1/40。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室主任杨开林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海水的淡化目前在中国不存在技术“瓶颈”,工程实施中可以用不被海水腐蚀的玻璃钢管。按照8米口径玻璃钢管计算,输入到新疆每吨水的价格为8元左右。

  目前,负责该项目实施的是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泓元海水淡化有限公司,据测算,项目一期总投资达628亿元。

  引渤入疆工程已投资2.6亿

  迄今为止,这项饱受争议的工程还没有停下来的迹象。 据了解,该工程目前已进行前期项目投资2.6亿元,全部为王先生所在的企业所为。

  身为企业的负责人,“引渤济锡”项目施工方负责人王先生盘算的大账是:实际操作中,褐煤变油热量利用率只有37%,剩余50%以上都要排放浪费。把海水调上来,用原本废弃的余热将其蒸干,把3.5%的固体物质提取出来。假设一天调水一百万吨,一年是3.65亿,能提出1120万吨的海洋化工产品。按2006年的价格,原料就能卖42个亿。而其核算的调水成本是14个亿,海水淡化成本是14个亿,还净剩14亿的利润。

  调查中获悉,王先生所在的企业高调推进该项目,背后还有一个前提。王先生称,公司自2005年注册以来,内蒙古各级领导都坚定支持这一项目。其具体表现在,内蒙古锡盟给王先生预留一块42平方公里、储量达31.7亿吨的褐煤煤矿。

  王先生称,一旦海水西调方案通过国家发改委审批,或者“引渤济锡”试点项目先行通过审批,届时年产值将达到200多亿,利润是40多亿,地方财税收入自然不少。

  赵平证实了这一说法,并表示,锡盟政府确实非常重视此事,“只要他(王先生)把项目运作成功,可以说煤矿是没有成本的,我们对于其他重点项目也是这样的条件。”此外,赵平称,锡盟引海水淡化循环经济产业项目前期工作推进领导小组组长是锡盟常务副盟长,其他政府有关部门的领导均是该小组的组成人员,“由此,可见政府的重视程度”。

  赵平称,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在海水西调构想的基础上,提出了“引海水淡化循环经济产业项目”(即“引渤济锡”项目),该项目是“引渤入新”海水西调工程的示范项目,已运作6年,比较成熟。

  一位接触此项目的相关人士则表示了担忧。他表示,内蒙古的地质储水条件不如新疆好,需先行建好基层设施等海水来,新疆可以等海水到了再建。“两相比较,(内蒙古)风险太大了,万一海水调不来,损失难免。”

  他还称,按照大型工程施工的惯例,在设计和论证阶段,是专家获益;在征地、勘探、治旱、卖水等阶段,则是政府各个部门获益。企业虽然前期垫付投资,但后期收益率巨大。即使是做梦,也是一个共赢的梦。

  清华大学水利水电工程系教授周建军称,从目前的技术手段来说,并不怀疑这个项目的可操作性,但需小心求证其所带来的生态效应,更要仔细推敲地方政府对财政利益的追逐。

  每吨水可以净赚8元

  “南水北调”将南方的水引入北方,缓解北方用水问题。如今,又提出“海水西调”,要将渤海之水引入沙漠,化戈壁为良田。

  据新闻晚报报道,在“海水西调”的设想中,被外界质疑最多的,不是海水如何被利用,而是引入海水,是否会影响内陆土壤结构,造成不可逆转的生态影响。张宝印表示,这绝不会造成任何后果。他说,渤海湾的海水与太平洋相连,一般自净周期为5年,而引入渤海湾海水,能够将净化周期人为缩短,促进渤海湾地区环境变化,甚至促进养殖业发展。

  目前,专家已初步确定运输材料选用玻璃钢管,不易被海水腐蚀,稳定性强,一般可使用 20年—30年。 “初步计划钢管直径为8米,基本能满足需求。进入内陆的海水,第一步就要通过半透膜过滤法,达到淡水与盐分离的目的,从而保证后期进入内陆的水源变为淡水,避免海水流经内陆带来土地盐碱化等危害。”

  不过,要将海水经过400多公里传送到内陆,这其中将要花费大量资金。

  当发出 “这是不是一笔亏本的买卖”的疑问时,张宝印却不以为然。他算了笔账,平均每吨水的成本费是4元,现在,当地煤化工生产煤气购入用水的价格是每吨12元,这当中还赚了8元钱差价。 “工业用不了的水可以搞农业,如养殖鱼类、开办牧场,这样当地的工农业都能发展。”

  “引渤入新”尚存线路之争

  据京华时报报道,除了没有立项、也没有完成专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文章录入:21cpmzhang    责任编辑:21cpmzhang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字体: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中国工程管理网 | 收藏本站 |京ICP备10012994号
    共创国际项目管理顾问旗下网站:中国研发管理网 | 项目管理者联盟 | 中国工程管理网
    VIP会员 | 培训服务 | PMP认证 | PgMP认证 | 刊物出版 | 沙龙会议 | 人才服务 | 广告投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5-2014 21CPM.COM 工程管理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证060517号